导读:征地补偿安置协议是房屋拆迁、土地征收中最重要的书面文件之一。一旦协议签订,被征收人的权利就有了保障,征收维权一般也已接近了尾声。然而实践中的情况却是错综复杂的,个别地方政府在征地补偿协议签订后试图“赖账”,不积极履行征地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置被征收人的权益于不顾。那么当面临这种情况时,被征收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案情简介:被赖掉的83户补偿权益
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县人民政府与当地83户村民签订《房屋拆迁过渡协议》,约定自征地补偿协议签订之日起一个月内,村民必须将自家房屋自行拆除。而村民则会被安置到指定的安置区并享有一定面积的宅基地,同时政府另行支付一笔征地补偿费。
然而当村民们自觉将房屋拆除后,却仅仅领到了前述的补偿费。政府在征地补偿协议中承诺安置的宅基地始终没有兑现,时间一晃就过去了6年!6年间村民多次与政府方进行沟通,政府却以各种理由对村民的诉求置若罔闻。无奈之下,这83户村民决定委托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征收维权律师杨念平、黄艳代理此案。
律师说法:行政协议争议,直接诉讼解决
根据2014年全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第12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据此可知,涉案征地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已被明确为“行政协议”,在履行中引发的纠纷亦属于行政争议范畴,而非民事争议。本案的情形,被征收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所引发的“民告官”压力,对于政府一方来说要比过去的民事诉讼强有力得多。果然,在案件的受理过程中遭遇了小波折——法院将当事人邮寄的立案材料以案情重大复杂为由退了回来。但在如今“登记立案”的明确法律规定下,“立案难”这一老大难问题已逐步趋于覆灭,案件最终得以立案。
《行政诉讼法》第78条规定,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本案中,经过庭审激辩,法院最终支持了原告代理律师提出的继续履行请求,83户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而对于被告县政府迟延履行导致的6年间当地建房成本持续增加的问题,县政府也同意给予村民赔偿。
对于此案,在明律师想强调的是,虽然法律对于行政协议的履行问题有着较为明确且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规定,但毕竟“夜长梦多”,协议履行中一旦出现问题,被征收人不宜长期搁置、拖延,而应从速采取维权措施。本案中83户村民在确知政府不能履行征地补偿协议的情况下经过了6年才开始委托律师维权,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变数较大,是应当总结的经验教训。总之,对于被征收人来说一定要明确一点:征地补偿协议签了,还不能算是维权的最终胜利;征地补偿兑现了,才是终点!
如对于征收补偿方案不满意,或想要提高赔偿标准的话,可以找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帮你。
在明律师提示您:如果您的房屋或土地即将面临拆迁征收,请县了解清楚拆迁具体项目是什么以及进展到了哪一步,并在签字前尽早咨询律师,向律师了解当地拆迁政策,帮您分析拆迁货币补偿,装修补偿,安置费,附属物赔偿,停产损失等具体可以拿多少,如果差距,可以向律师了解如何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请在下方“输入”您的“姓名”和“手机号”,在明律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导读:通过检索征收维护合法权益案件,我们发现此类案件中的被诉主体多是村委会,当然民事、行政都可能诉。
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中指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应当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否则不得申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不过,这
一处建造于2002年,距今已有18年之久的房屋,当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其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由,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将其认定为违法建筑并限期自行拆除。当事人对此不服——建成时间久远的房屋也能
涉案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属行政协议,行政协议兼具行政性和合同性的特点。对于行政协议无效的判断,既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规定,同时也适用民事法律规范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
2020年4月26日,某市Y区X村经济合作社及村两委联合针对W先生下发《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决定书》,以X村集体土地已经依法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未签约搬迁村民严重影响全村回迁进程为由,决定收回W先生名下的宅